課程概述
本課程時長為2天
企業新產品項目周期要求越來越短,而效率和質量要求卻日益提高,以獲得競爭力,在此前提下,傳統的基于面的質量管理怎樣升級為基于線程和路徑的新產品質量保證?
質量部門如何在跨部門項目組織中開展工作,角色和職能如何定義才能成為協同工作的力量?
產品開發到投入批量制造的全過程中,能提前分析出將來批量交付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并實現早期防范,這越來越成為企業的心聲。 但是,各種技術/可靠性/質量風險卻具有一定的不可知曉性,即使動用人員豐富的產品和行業經驗,也難以突破“知道的問題就已經不是風險,風險是無限的可能性和無法預期的問題?!边@種規律。所以需要一套質量技術路徑并且與新產品項目的質量誕生過程相配合。
本課程結合老師多年的研究,采用伴隨新產品項目全程的技術方法與管理工具,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把傳統質量保證方法拓寬到新產品誕生的項目路徑中,本課程是實踐性的,絕不是僅有理念口號和一些文件性內容,包含的所有方法要么關注產品/過程本身,要么關注質量風險產生和運行規律,并涉及質量職能的介入分工和參與。,
課堂上,可以以各章節的技術方法為基礎,采用全程小組演練的方式,走一步落實一步,務必使學員充分掌握,并且轉化為一種內在的提升。
Z關鍵的是,課程提供的方法和工具,力求有界限,每種分析工具都如同有限的選擇題,而不是無限發散,這對于質量風險防范和控制本身來說是必須的
課程收益
建立新產品項目整體質量保證路徑
質量部門有效介入新產品項目流程
深入掌握各種伴隨新產品誕生的質量工具和方法
突破部門限制,研發部和質量部、工藝部人員進行技術上的協同
成為NPI新產品項目的全程輔助工具
生產管理培訓培訓對象
項目部代表
NPI經理、NPI組長
質量部項目QE
工藝部綜合技術工程師
研發部工程師
培訓大綱
一、工程/質量風險分析方法和問題解決模式
新產品項目質量控制(基于線)與基于面的質量管理又什么區別
為了達到先期預防的目的,所需要的質量工具
產品技術風險分析構成
前期工藝分析和設置
問題分析與解決模式
二、產品系統分析法
系統分析六個步驟
產品功能分解
零部件、原材料與Z終產品之間的性能界面分析
產品界面圖與媒介分析
界面沖突與傳遞風險識別
特性識別策略
建立零部件特性與制造工藝之間的特性關系
三、產品技術風險與制造風險分析
產品技術風險與質量風險的區別與聯系
產品固有風險與附加風險
產品風險的規律
眾多產品風險的統一分析方法
D/PFMEA工具(包含產品技術風險與制造風險)
四、工藝設置與風險防范
根據前面章節的結果進行結構化的工藝設置
工藝過程三劍客(結構化的工藝文件)
包含特性關系的流程圖
工藝風險及控制文件
控制計劃
新制程分析---制造可行性報告
五、快速問題發現 與解決
問題解決的起點—事件型問題與特性型問題
特性及參數描述
特性分析表
關鍵特性的挖掘---漏斗法和水平對比法
極限樣板分析
特性與參數的關系
工藝特性分析模型
六、新工藝過程的變異源頭與控制
過程變異的機理
過程變異的類別
過程變異的技術原理
過程變異的預測與控制
多變量分析---混合型問題
多變量分析的原則
多變量分析的方法
線索集中圖的應
七、制造可行性風險分析與改進
新產品項目質量風險產生的真正源頭
什么是制造可行性
制造可行性建立是如何貫穿新產品項目
制造可行性障礙所帶來的質量風險機理
制造可行性分析包含的內容與指引
實際項目案例
制造可行性分析報告
NPI—DFM路徑
八、質量部門與人員在新產品項目中的介入
配合新產品項目質量的組織變化
新產品項目質量控制角色
SDE、SQE、JQE等職能的正確定義
質量人員怎樣介入整個周期
質量人員手中的關鍵項目節點
新產品質量計劃
新產品質量的形成路徑和內在規律
項目質量控制的本質
有效的項目評審機制
經細話商學公眾號
確立達集團公眾號